“口述校史”系列访谈之外国语文研究中心苏杭教授专访
2024-10-18     (点击:)

10月15日上午,在离退休工作处阅览室,图书馆(档案馆)对外国语文研究中心主任苏杭教授进行了采访。此次采访通过影像、录音等多种方式记录了访谈全过程,为口述校史的编撰留下了珍贵史料。

苏杭教授现任外国语文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语料库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料库)语用学、学术英语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三项,并在Applied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学术兼职包括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英国应用语言学协会(BAAL)会员,以及担任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Journal of Pragmatics, Applied Linguistic Review,《外语教学与研究》等C/SSCI期刊匿名审稿人。2019年入选“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作为主要成员获得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3)、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23)以及四川外国语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22、2024)等奖项。

访谈中,苏杭教授从海内外学习经历和珍贵记忆谈起,特别谈到了独立、平等的培养方式和系统的学术训练,这些学生时代珍贵记忆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他寄语当代大学生要注重意识培养,明确自己想做什么、要什么,确定好方向,便一往无前。鼓励大学生要形成一技之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无可替代。

苏杭教授目前承担的教学任务包括:本科生的数字人文与语言研究书院班的教学、硕士研究生的《语料库语言学》、博士研究生的《语料库经典文献导读》与《语料库与语言学研究》等多门课程。2021年3月,教育部启动了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并发布了《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指南》。我校这些年非常重视新文科教学改革和跨学科融合教学,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补。苏杭教授谈到,跨学科知识体系,不能仅仅局限于英语,同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即AI literacy。人工智能虽然不能替代人,但是善于使用人工智能的群体一定会取代不善于使用人工智能的群体。

在谈及博士生导师如何对博士生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学术兴趣、治学态度、道德修养等进行引导并产生积极影响时,苏杭教授重点谈到博士生培养过程中人特别需要注重的三个方面。首先,要培养博士生的学术敏锐性——academic sensitivity, 学会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善于发现前沿研究话题、启发科研思路。其次,严谨求实做科研,实证研究为主,不做思辨,不喊口号,任何结论都基于数据、基于证据。最后,注重培养博士生的爱国爱校情怀,是新时代的召唤和要求。

苏杭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2019年申请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局部语法视角下英语言语行为的标注、描写和历时研究》获得立项,目前已提交结题申请。苏杭教授认为前期研究基础和同行专家的建议对于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常关键。2019年他入选“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是和自身具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校的支持分不开。对于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会议,苏杭教授认为,学术研究需要走出去,多交流,看看国际国内同行在做什么,而不是闭门造车,陷于自己的狭小空间。交流可以了解学术动态、找到新的研究话题或方法。

对于我校英语学科与专业建设,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英语专业的国际化等方面,苏杭教授给出了建议。首先,更新和丰富课程设置,调研国内外高校课程设置情况,增加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课程。其次,优化师资,完善专任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再者,加大对学生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支持和提升激励机制。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海外升学等的意识。

在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苏杭教授侃侃而谈内容满满。作为一个年轻学者,苏杭教授不仅有专业的学术素养,更有宽阔的学术视野,对新科技与新知识有敏锐的观察和积极的态度,对于外语教学、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深刻而独到的思考和见地。他谈到,作为语言类专业院校,川外有必要建设具有特色的语言大数据平台并将其应用到教学科研之中。他的这些真知灼见必定会促进我校英语专业创新发展模式的探索。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档案馆参加重庆市高教学会高校档案... 2023/04/21
· 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档案收集保管工作... 2023/03/08
· 平凡岗位的不凡坚守——四川外国语... 2022/09/08
· 董洪川校长走访调研档案馆 2022/06/29
· “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我... 2022/06/20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 四川外国语大学 档案室 2007·